奇潭认知奇潭——这里都有你想要的,说些真话83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,
上周回老家,路过县城的"太阳幼儿园",大门紧锁,墙上的卡通图案已经褪色。
这家曾经天天人满为患的幼儿园,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。
同行的发小说:"咱县去年关了5家幼儿园,今年又关了3家。"
表面上看,这是孩子少了的直接结果。但如果你把时间轴拉长,会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关乎每个人未来的信号。
昨天晚上,我看了个视频,是个幼师在哭诉:"十年前一个班五十个孩子,现在三个班才四十个,园长已经开始发愁发不出工资了。"
评论区一水的心疼和安慰。却没多少人看到背后的趋势。
这不是单纯的"孩子少了"问题,而是一个完整链条的开端。
想想看,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少了,过几年小学的孩子会怎样?再过几年,中学、大学呢?再往后,工作人口呢?
我有个在北京做HR的朋友,他最近老在朋友圈感慨:"90后跳槽频繁让我头疼,00后简历太少让我更头疼。"
人口结构变化不是抽象概念,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每个行业、每个家庭。
去年春节,我爸突然问我:"儿子,你有没有开始存钱?"
我有点意外:"存了啊,不是每月都给您看收支表吗?"
他摇摇头:"我是说真正的存钱,为三十年后的自己存。"
这话让我愣住了。
我爸是个普通工人,初中文化,却给了我一个超出认知的思考角度。
他接着说:"你看我们村,60后一家养4个孩子,70后一家养2个,80后、90后能养一个就不错了。你算算,你老了,谁来照顾你?"
这个问题,扎心了。
我们这代人面临特殊的历史节点:上有父母需要赡养,下有孩子需要培养(如果有孩子的话),而我们自己的未来,却充满了不确定性。
前天,我在朋友圈做了个小调查:"你有为30年后的自己做准备吗?"
一百多个回复中,真正有长期规划的不到10个。大部分人的回答是"活在当下"、"三十年太远了"。
但幼儿园一家家关停的现实告诉我们,未来已来。
有人说"未富先老"是正常,我不这么看。我认为这恰恰是给了我们一个提前规划的警示。
不妨换个角度想:
当我们还年轻、有工作能力的时候,正是为自己未来储备资源的最佳时期。
年轻人常说"我连自己都养不起",却没想到未来可能面临"没人能帮我"的处境。
可是比起30年后的紧张,现在这点紧张不算什么。
当我把思考和行动分享给朋友时,有人嘲笑我杞人忧天,有人则和我一起开始了长期规划。
看似是个人选择,实则是对未来的态度。
我并不悲观,恰恰相反,我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因为早做准备,就能从容面对变化。
未来三十年,科技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,工作模式会有革命性的创新,但有一点不会变:那就是我们终将老去,而唯有提前规划,才能让那个老去的自己,过上有尊严的生活。
所以,看到幼儿园关停的消息,别只感慨孩子少了,而是问问自己:我为三十年后的自己,做了什么准备?
力所能及地存钱、学习知识、保持终身学习能力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...这些都是送给未来自己的礼物。
最好的保障,永远是自己给自己的保障。
奇潭思考日记——2025.04.21
本文完,持续分享我个人观点与家庭教育。期待一下您的“关注”与“在看点赞分享”。